木心《文学回忆录(上册)》

第一讲 希腊罗马神话(一)

  • “木屋”寓言:只要心意诚,神祗就大,智慧更大
  • 古人类最大的快乐:非劳动,非性爱,而是战争胜利之后,唱跳欢乐;久而久之,诗出;
  • 文学以前是文字的起源:战歌,祷词,劳动号子;
  • “史前期”的希腊神话,否定之否定,无论,动物性;朱庇特家族后,希腊神话正文开始,极具人性
  • 欧罗巴:朱庇特化身白牛,渐近,美女套花环于牛,牛跪,女骑,牛走 — 心理描写很对:人见到初爱的人,从不直接趋前;
  • 巴克斯精神:人类的快乐,不是靠理性、电脑、物质,而来自情感、直觉、本能、快乐行动;
  • 阿里安因情人走,知巴克斯更好;巴克斯因阿里安死,更知其可贵;
  • 神话,多听,多想,人得以归真返璞;希腊神话,无为而治,自在自为;中国神话,善恶相报,太现实,神权、夫权渗透,令人惧怕;
  • 阿波罗追随达佛涅,以肉身之爱追求形上之爱;
  • 画中,人多与狮和羊一起安然共听俄耳浦斯弹奏——这是人类的理想
  • 俄耳浦斯回头,欧律狄刻骤失 — 天琴座;
  • 狄安娜误为阿波罗所骗,射死俄里翁 — 猎户座;
  • 每年早春,阿多尼斯出见维纳斯,六月后返地狱:阿多尼斯象征春天,维纳斯象征爱;
  • 人间英雄赫拉克勒斯,终生劳作无止息,象征白昼,那十二件大事,或指黄道十二宫,或一年十二月,或白昼十二时;
  • 希腊众神之上,有一命运,诸神无可抗拒;

第二讲 希腊罗马神话(二)

  • 悲剧写命运,人的反抗毫无用处;中国算命,可卜生死,但从未有人问:谁决定命运?
  • 爱琴士之子之子忒修斯杀怪成功,循线出迷楼,弃阿里安,遭惩罚,父投海自杀 — 爱琴海;
  • 俄狄浦斯,典型之命运悲剧,弑父,娶母,命运无法逃避
  • 美少年林达,天天游到岛上,赫罗执火炬迎候,后一日风浪太大,被吞没,赫罗举火炬彻夜等候,至晨见林达尸,悲而入海,拥抱着林达死去——“这神话简单,然而动人。”
  • 迷楼,象征社会,监囚人,人不得出,包括婚姻、法律、契约;唯一的办法是飞,(伊卡洛斯)宁可飞高,宁可摔死;
  • 那耳喀索斯是人的自我,水中倒影便是艺术,超自我的自我;艺术不能实际占有,只可保持距离;现实主义者取消距离,水即乱——人生与艺术的宿命;
  • 整个人类文化就是自恋,自恋文化是人类文化;
  • 口传,好则留,坏则不留,到现代近世,传播出版发达,坏的容易传播,好的不易流传——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
  • 古代只有文学,没有作家,个人完全湮没;洞窟壁画,从不签名;哲学家不写书;古文化结结巴巴地传下来;
  • 人类不安分,动物性是稳定的,正常的;伟大的文艺,记录的都不是幸福,而是不安与骚乱;
  • 希腊神话是一笔美丽得发昏的糊涂账。因为糊涂,因为发昏,才如此美丽。

第三讲 希腊史诗

  • 人人知道荷马,谁读过荷马?人所崇拜的东西,常是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 诗人、子、书,是最高尊称:荷马是诗人,诗人就是荷马;孔丘为“子”,新旧约为“书”;
  • 《伊利亚特》阳刚:王子抢海伦,丈夫开战,众神参战,希腊军内讧,阿喀琉斯退战,请战,请其友出,死,为战友复仇,亲往战,胜,回来葬友;
  • 世界各大国、各大族,历史都很丰富悲壮,但伟大的诗才太少 — 中国没有史诗;
  • 《奥德赛》温和的,富人情味;
  • 史诗中的英雄美人,性格鲜明——古典文学的方法论;荷马史诗的“神”与“人”,既有性格上的相通,又有凡尘和天庭的差异,希腊传统的又一个好典范;
  • “人类有童年。各民族有各自的童年。希腊这孩童最健康,他不是神童,很正常、很活泼,故荷马史诗是人类健康活泼时期的诗。” — 迅速,直捷,明白,壮丽;
  • 荷马喜用“Similes”(简洁的比喻),直捷,不深奥,不暗示:(希腊奔赴前进)大火吞没森林;(匆忙的声音)群鸟噪音;(军队聒噪)苍蝇飞鸣;(军败退)羊群奔散;
  • 克罗齐的唯心史观:历史不属于科学(“普遍”性)的范畴,属于艺术的范畴 — 历史并不在于理解客体,而仅止于凝想那个客体;
  • 荷马史诗是历史与艺术的理想结合;司马迁《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很理想;

第四讲 希腊悲剧及其他

  • “那时候地球上出现许多天才,伟大的人格、伟大的思想,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压根儿不知道老子、孔子、释迦牟尼。”
  • 希腊的酒神精神,最符合艺术家性格;“诗人不宜多知世事” — 希腊整个文化艺术像是一个童贞的美少年,想起希腊,好像那里一天到晚都是早晨,空气清凉新鲜;
  • 多神 — 泛神 — 无神:希腊的活泼健康,是他们早在神的多元性上,伏下了无神论的观念;而一神很难通向泛神;此所以尼采无比向往希腊;文艺复兴,复的也是希腊精神;
  • 为什么希腊悲剧能净化心灵?事已至此,好自为之;正视命运,正视之后,是好自为之——人道;希腊将“美”在人道中推到第一位;朴素的唯美主义;为什么美好?美就是快乐;希腊没有历史负担,没有传统风俗、习惯、教条约束;天然地没有伤感情调,希腊的一切艺术,真实、朴素、单纯
  • 埃斯库罗斯,暴狂,有力;索福克勒斯,从宗教热情转到人间合理化;欧里庇得斯,写人间普通人,浪漫主义的开山祖 — 道德即美,不应赏罚是非;

第五讲 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

  • 《圣经》不是神学的总集,没有被清理、被规范,所以庞杂,像人类生活本身,忍耐、懦弱、胜利、失败,像一个老实人的日记;所以文字明白简朴,思想直接有力;
  • 《旧约》的文字与思想,天然和谐,出于希伯来人的语言;《新约》的作者似乎都是犹太人;
  • (作者)坚持《新约》的文学价值高于《旧约》,纪德、王尔德的观点也相同;
  • (《旧约》)“出埃及记”,故事性强,“创世记”,艺术家必须读;(作者)偏爱“诗篇”和“雅歌”,美丽幽婉,沁人肺腑;“现代人只要忘掉现代,同样可以肝肠如火,色笑似花。”
  • 《新约》采用口语化的文体,得以广为宣传;(作者)每当写出近乎“圣经体”,心中光明快乐,如登宝山,似归故乡;为什么文字趋近《圣经》风格会莫名其妙地安静、畅快?(神秘点)圣灵感召;(实在点)归真返朴;

第六讲 新旧约再谈

  • 耶稣的理想主义毫无目标;以现代理性看耶稣的话,破洞很多;要不求甚解地去解;不求甚解就是一种解;包涵、圆融地看;
  • 耶稣反对发誓;真正的善,不必誓;可世界誓言不断,耶稣归耶稣说,人类归人类做;
  • 凡真的先知,总是时而雄辩,时而结巴;“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
  • 艺术家能以自身的快乐来证明世俗的快乐不是万能的:康德从不出家门,克尔凯郭尔只玩过一次柏林;
  • 耶稣的思想襟怀,纯粹理想主义,极端无政府主义,形上的,空灵的,不能实践的 — “真理”大致如此,凡切实可行的不是真理;
  • 耶稣看到百合花,想到人类的枉自劳苦;耶稣、老子、乔达摩,都是极度真诚敏感 — 弄虚作假的人其实是麻木的;他们鉴貌辨色,八面玲珑,而对自然、宇宙,极麻木;真正敏于感受,是内心真诚的人;

第七讲 福音

  • 献身信仰,不能考虑伦理伦常关系;苦行,如羊放入狼群,要机警如蛇,驯良如鸽;
  • 小孩子在学校走,突告母亲、姐姐送伞来,必羞臊 — 小学,性质上就是伊甸园;儿童有儿童的浪漫主义,一时出现父母,即拉回现世;天堂人间不能共存,世俗和理想难以沟通;

第八讲 新旧约续谈

  • 大多数人是愚氓,极少数人是精英;听道的群众,顽石点头了,点过之后,依然是顽石;教堂,人进人出,谁懂教堂?你来也罢,不来也罢,但总有二三贤者智者懂;
  • 为什么先知、宗教家、哲学家要用比喻?人类的智力还在低级阶段;最美的是数学音乐,令人着迷,完全没有比喻;绘画和文学都脱不了比喻;
  • 先知在故乡不受尊敬 — 艺术家要留一份“神秘感”;你自以为君子坦荡荡,结果呢,招鬼上门,引狼入室;
  • (“马太”十四章)某次五千人听道,饿,耶稣以五个饼、两条鱼,掰开平分,都得到,还有余 — 没有比这个比喻更显示艺术的伟大功能;艺术以最少的材料,表呈最多的涵量;
  • (“马太”十四章)传道散了,耶稣独自在海面走;门徒惊异,耶稣说勿惊;彼得也从水面过去,怕落水,呼救,耶稣拉他的手近拢,说,你这小信的人,为什么不信我? — 一个人能否成大器,主观因素最重要,被人忽略的是信心,是信念;信心来自天性的纯真朴厚;
  • 一个人衷心赞美别人,欣赏别人,幸福最多——他是在调整自己,发现自己;自我教育
  •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耶稣对人类的爱,是一场单恋。

第九讲 东方的圣经

  • 西方大科学家不满于老是追求科学,总想进入哲学、宗教;不能太早做浪子(艺术家),要在宗教、哲学里泡一泡;
  • 乔达摩:自我牺牲,清静寂寞,思辨深刻,灵感丰富;佛教不需要人祭,重视悔过和祈祷;犹太教讲崇拜,基督教重内心修行;
  • 研究佛经,是东方智者和知识分子的一个“底”;
  • 宗教长期迫害哲学家,哲学家不迫害宗教,但可置宗教于死命;一个是信仰,一个是怀疑;宗教是由对自然现象要求正名而来,正名,赋形,遂有人身的神的形象出现;
  • 音乐、建筑、绘画所体现的宗教情操——圆融的刚执,崇高的温柔
  • 人类这般伟大、聪明,为什么不用于人类,而去奉神?给父母、子弟、情人的,也不及把人类最好的情操送给上帝,送给宗教;

第十讲 印度的史诗、中国的诗经

  • 《摩诃婆罗多》讲战争,艰深,有哲学,难懂;《罗摩衍那》讲英雄,浪漫,易传;
  • (《摩》)依卡拉夫耶求师不得,塑特洛那泥像,特洛那亲自去看,孩子下跪听训,称可献任何东西给老师,遂割大拇指——愚忠;古人最高情感是“忠”;古人忠而愚,今人聪明,但也失去了真挚的情感,智慧是思维,道德只是行为的一部分;
  • (《罗》)老二不肯受位,置金鞋而代为王——好人和好人之间的戏剧性;
  • 中国的神话是零星的;神话、英雄,加天才,即史诗,中国没有此物;
  • 《郑风·将仲子》写女性心理,好极,委婉之极;最要讲的是“仲可怀也”,却讲了那么多,不拘四言五言七言;
  • “中世纪所谓蒙昧,倒是保存了人的元气。”

第十一讲 诗经续谈

第十二讲 楚辞与屈原

  • 贫穷是一种浪漫;
  • 政治、生活、爱情都成功,可以是伟大的文学家,譬如歌德;政治、生活、爱情都失败,更可以是伟大的文学家,譬如屈原;
  • 文学可以抓到痒处,绘画强迫给人接受画家个人的意象,文学给人想象的余地;
  • 屈原的死,也是作品,是一种自我完成;屈原写诗,一定知道他已经永垂不朽;每个大艺术家生前都公正地衡量过自己,有人熬不住,说出来,如但丁、普希金,有种人不说的,如陶渊明;
  • 《九歌》中《少司命》《山鬼》两篇最好;神,鬼,都是人性的升华;比希腊神话更优雅,更安静,极端唯美主义;

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 《诗经》被政治家、儒家弄成尊严和工具;后人都不敢将《诗经》编入文选;可见儒家在中国势力之大,成了集体潜意识;儒家是最重功利的 — 对待《诗经》,伪善,霸道;汉乐府偷偷继承发扬《诗经》;竹林七贤,建安七子,陶渊明,不被教条吓倒,仍把《诗经》作为文学看待;中国的纯文学,是《诗经》,是《楚辞》;
  • 中国古代历史,一上来就是文学,已经写得极其完美;古代之所以有这光荣现象,因为文学家、史家、哲学家都是贯通的 — 古代文化的总和性现象,一定出华而又实的大人物;现代分工,是投机取巧;
  • 老子精炼奥妙,庄子汪洋恣肆,孟子庄严雄辩,墨子质朴生动,韩非子犀利明畅,荀子严密透辟,孔子圆融周到——孔子调皮、滑头,话从不说死;
  • 国穷民穷,或可转富,精神文化一失,再也回不来;
  • “郑伯克段于鄢” — 讥笑了哥哥,责备了弟弟,而且批评他们自己的家事弄到像两国交战 — 高度的概括,态度、立场、观点都毫不假借,就叫做“春秋笔法”;
  • 左丘明著《左转》,盲者,生平不可考 — 只留作品,不留作者,这是大自然的作风;他是第一个以文学水平写史书的人;
  • 如果司马迁不全支持孔丘立场,而用李耳的宇宙观治史,以他的天才,《史记》这才真正伟大——不可能,中国文化五千年、三千年,几乎没有哲学家,没有正式的大自然科学家;诸子百家是热心于王、霸的伦理学家、权术家;什么是哲学?是思考宇宙,思考人在宇宙的位置,思考生命意义,无功利可言;
  • 读《史记》,当司马迁写出人物、忘掉儒家时,是他最精彩的部分;古时候不写商人,不写流氓,司马迁才气大,胆魄大,皆入文章,写得出了神,忘了儒家的训诫;

第十四讲 先秦诸子:老子

  • 春秋战国,哲学的黄金时代,中国从那以后不再出哲学家了,吃老本吃了两千多年,坐吃山空;胡适当初写《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上集,下集写不出;
  • 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老子、庄子、尼采、释迦牟尼,都从这样顺序而思考的;
  • 一般书生之见、市侩之见,乃至学者、专家、大儒,都说老子消极、悲观、厌世;从五十年代开始,要求人人都要积极、乐观、热爱生活;
  • 具有永恒性、世界性的中国哲学家,恐怕不多;诸子百家,是伦理学家,研究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是政论家,讨论治国之策;只有老子思考宇宙生命;庄子,是老子的继续,是老子哲理的艺术化;
  • 老子主张退、守、弱、柔;“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暴君和暴民;老子的理想世界,全然梦境,是他个人的诗的乌托邦;“无为”“无治”是生气,是绝望,是唱反调,是现状逼得他往极端走;“天地不仁” — 决绝的人生观、世界观;“道”是他的理论支点(黑格尔的总念,观念先于物质而存在);
  • 凡宇宙观糊涂,或者忽而偏向有神论,忽而偏向无神论,想说又不敢说,或者说不清,总是差劲的,不能算哲学家;例如孔丘;
  • “蒙田不事体系”;建立体系而成一家之言,并不难,不事体系而能千古不朽,却是极难极难;
  • (卡普拉)“《道德经》就是以一种令人费解的、似乎不合逻辑的风格写成的,它充满了迷人的矛盾,它那有力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捕获了读者的心灵,使读者摆脱了习以为常的逻辑推理的轨道。”

第十五讲 先秦诸子:孔子、墨子

  • 孔丘的思想与李耳正好相反,乐观、积极、务实;他的理想是恢复尧、舜、文、武的礼乐,以中庸之道架构人伦关系;根据周公的原则,周详地建立了一个生活模式;
  • 整本《论语》文学性极强;几乎是精炼的散文诗;文学的伟大,在于某种思想过时了,某种观点荒谬错误,如果文学性强,就不会消失;
  • 儒家重礼、厚葬、守制,目的是尽人事,以愚孝治国,是宗族主义的大传统;墨翟一下子就看出不对,根本在于“真诚”;孔子是偷换概念的老手,墨子诚实、聪明;
  • 墨家不重文采,但通顺朴实,明白痛快,条理严谨,逻辑性很强;墨子认为孔子的“仁”,没有新意,是“以水救水,以火救火”,救不出名堂来的;孔子的宿命论不是宇宙观上的宿命,他在世界观、人生观上的宿命是伪宿命论,目的是为帝王提供麻痹奴隶们的自强;墨子的思想就是科学、民主、平等、博爱的先驱;
  • 帝制长期的统治,一定得伪善,礼表法里;

第十六讲 先秦诸子:孟子、庄子、荀子及其他

  • 中国哲学少得可怜;西方哲学像歌剧,中国哲学像民歌;
  • 但孟子文学才能极高;墨子吃点亏,文学才能不及其余;老庄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家;
  • (诗人死得早,哲学家多长寿)“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作者认为)“浩然之气”指元气,艺术会给你不尽元气,一份诚意,换一份元气;
  • 中国的伦理观是孔孟的,艺术观是老庄的;汉的赋家,魏晋高士,唐代诗人,全从庄子来;嵇康、李白、苏轼,诠释庄子思想;一直流到民国的鲁迅,骨子里都是庄子思想;石涛、八大,似信佛,也是庄子思想;
  •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禅的境界,是要把生命寂灭;浪漫主义致命的弱点,是拼命追求自然,最后弄到不自然
  • 荀子将“法”填入“礼”,历代帝王的统治术,历来不肯明说,扬孔而隐荀;(谭嗣同)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
  • “神莫大于化道”,“神”,微妙的事理,高深的修养,“化道”,受知识的熏陶而使气质变化——学问的最高境界;
  • 为什么这些古代史家、哲学家、思想家,都有这么高的文学才华?到宋代、近代,文学才能就差了?思维、情操的创造性,必然伴随着形式的创造性;后世哲学家不过是思想的翻版、盗版,不是创造性的,所以,不可能有文学性;
  • 每一宗教的创教者,都是坦荡真诚的;凡教会就有功利性,然而又不能公开,故向上用经院哲学,向下是标语口号;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先要从语言入手,共产运动也是如此;

第十七讲 魏晋文学

  • 两种思潮:希伯来思潮,希腊思潮;前者苦行,克制,重来世,理想,修行,但做不到,必伪善,违反人性;后者是重现世,重快乐,肉体,欲望,享受;世界史总是两种思潮起伏,很分明;唯中国没有希腊思潮;
  • 艺术家的才能自是天赋,创造美,又是天赋中的天赋;富有艺术才能而不能创造美:卡拉瓦乔,库尔贝,米勒,珂勒惠支;又例如达芬奇,他想画丑,可是画不出来,他对丑是盲的;
  • 《世说新语》,洋洋大观,其实草草;一言一语记录得如此之详;外国历史、中国历史的其他时期,都没有这样的文体;其中许多观点过时了,和现代不能通,没有永久意义,好在记录是真实的,注解是翔实的,最好是好在文体,一刀一刀,下刀轻快;

第十八讲 谈音乐

第十九讲 陶渊明及其他

  •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