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经济运行的逻辑》

第二章 | 分析通货膨胀

1)PPI受全球制造业需求变化、中国需求强弱、美元汇率波动(负相关)和大宗商品市场冲击影响,在一价定律作用下,全球生产价格波动基本一致。第一个因素可由OECD工业生产指数衝量,第二个因素与中国工业增速、进口增速密切关联,第三个因素可解释为,汇率升值意味着可贸易品价格下降,从而压低本国生产者价格。

2)CPI的波动主要来自食品价格的波动贡献,而后者与工业品价格变化表现出非常强的同步性,可能的三种逻辑中,只有——经济的冷热、工业品价格变化诱发了食品通胀——最为合理。这里又存在两种可能的机制:成本传导和通货膨胀预期。3)第一种机制难以解释如下现象:通胀严重时,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幅小于农产品价格的涨幅;农产品价格上涨总伴随着农村人均现金收入的改善。第二种机制成功解释了:新鲜果蔬较粮食肉禽而言对工业品价格弹性较低,相关性也较低;以及猪肉价格上涨过程中出栏量的减少。

4)PPI能较准确地预测食品价格趋势,因为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成本是农户感知通货膨胀的来源,人工工资波动不大时,PPI与食品价格趋势同步。2007年间人工成本显著上升,尽管PPI基本稳定,但食品通胀仍被拉高。

5)刘易斯模型: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时,制造业部门低工资,维持利润,不断扩张。而当剩余劳动力逐渐被吸纳,农业劳动力边际产出开始高于其维持生计水平时,制造业部门劳动力供给曲线出现拐点,工资水平随就业扩张开始快速上涨。

6)2000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涨幅与生产过程的劳动力占比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花生涨幅大于小麦),而这种关系在1990-2000期间并不存在,这是因为2000年后劳动力成本出现了快速上升(刘易斯拐点)。通过进一步估算,中国经济在2005年前后走过了刘易斯拐点。

7)新鲜蔬菜不存在国际贸易,且周期短,其价格能够较好地反映成本趋势。2008年后,价格增速呈现明显上涨趋势。究其可能的原因——流通成本与生产成本——2007年后农村菜价涨幅系统性地高于城市,暗示蔬菜价格的快速上涨更多地来自生产者价格的上涨(即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

8)刘易斯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东亚经济体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中的现象:日本在1960年后的十年间CPI涨幅与PPI涨幅存在明显裂口,CPI农产品(如鲜菜)和CPI服务业(如个人护理)是主因;韩国与台湾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也出现了相似现象。

9)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的负相关关系。建立在“价格粘性”基础上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在于,通过观察产出缺口来预测未来价格走势(主要是短期通胀预测)。价格粘性存在的本质上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同质化产品如粮食、石油几乎不存在价格粘性,而其他工业品和工人工资,存在广泛的粘性。

10)中国情况不同:CPI主要受食品价格驱动,不存在价格粘性;可贸易部门比重大,价格波动受全球经济影响明显,须作为开放而非封闭经济体来处理;经济扩张的主要因素是资本存量而非劳动力,资本品的f价格粘性不如劳动力市场那样显著。

11)(弗里德曼)通话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2000年以后),货币增速对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呈下降趋势,而在任何一个时间段内,通胀水平越高,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但最近二十多年,各国央行在反通胀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2000年以后通胀率超过20%的国家几乎没有。

第三章 | 观察产能周期

1) 宏观经济总供应能力的三要素——劳动力供应、资本存量和技术进步,对中国与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不尽相同,劳动力供应的波动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TFP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发达国家而言小很多,主要因素是资本的快速增长和积累。

2)一个国家的Current Account帐户变动受到国内需求、国内供应和(外生的,小国经济假设)国际价格三个因素的影响:国内需求扩张的冲击会导致(可贸易部门)Current Account由盈余调整为赤字,供应扩张的冲击则会扩大盈余水平,总产出也扩大,全球需求的扩张则带来价格水平、总产出和盈余的同时扩大。不可贸易部门的价格和产出受到三者冲击的情形要简单很多,通过观察其水平变化可以对Current Account帐户变动的来源进行推断。

3)(案例一)2005-2007年期间,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Current Account盈余急剧扩大,三种可能的原因中(海外需求扩张或人民币贬值,国内总供应释放或总需求收缩),只有第二者合理:不可贸易部门总产出不断攀升否定了国内需求收缩的假设,全球工业产出水平大体稳定、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否定了第一个假设,同时期内,不可贸易部门价格维持低位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受到明显抑制支持了国内供应能力扩张的假设。

4)总供应的扩张是来自资本存量的上升还是劳动力供应意愿的上升?如果是前者,我们将会看到就业扩大与工资加速上升并存的局面,如果是后者,则表现为就业扩大和工资减速。事实证明是前者:城镇平均工资增速与CPI家庭服务与加工维修服务指数(代表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趋势)均上涨。

5)(案例二)2008-2012年期间贸易盈余占GDP比例明显收缩,在全球经济减速(汇率升值)和总供应收缩这两种竞争性解释中,不可贸易部门价格没有走低支持了后者,同时,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的改善也是支持后者假设的证据。在房地产投资和政府基建以外,竞争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形成的放缓,是2008年以来总供应能力放缓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 理解资产重估

(未完待续)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