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apping up season. 最特别的一种等待,叫做姗姗来迟。在各家媒体为2014的电影话评总结的时候,你会发现榜单上的有那么些个名字,看着很眼熟,却不记得是否看过。没错,这些影片的档期都被排在了一年里最末尾的位置。早在红五月戛纳时节就名扬大江南北的金棕榈奖作品,土耳其导演锡兰的《冬眠》(2014, 196 min, 8.8, 8.2),于本周五在Lincoln Plaza Cinema 揭开神秘的面纱。这部电影并不在早前的纽约电影节当中;而MoMA 曾在10月底举办过一次锡兰的全回顾展,导演本人也亲临现场,但当时的纽约首映也是一票难求。所以,与去年同获金棕榈奖的《阿黛尔的故事》受到的礼遇相比,这一次我们等的时间确实足够长。
《冬眠》前脚赶到,戛纳最佳编剧获奖得主,俄罗斯导演萨金塞夫的《利维坦》(2014, 140 min, 8.1, 8.3)便后脚跟来——本片将在圣诞节当天于Film Forum 掀开帷幕。有意思的是,这一天也是讲述暗杀朝鲜领袖的《The Interview》的计划上映时间(当然现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已经被迫推迟)。这部影片,从名字本身,到导演的国籍背景,都带着浓厚的政治意味,结合上近半个月以来原油价格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在这个时候观看本片,也许恰是一个好时候。本作品还入选了上周刚出炉的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将与《艾达》《游客》等已经在北美上映多时的作品共同角逐该奖项。
说到姗姗来迟,美国本土出品的作品里面也有这么一位,那便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以L.A. 为剧情蓝本的《性本恶》(2014, 148 min, 8.1, 8.5),本片改编自美国小说家托马斯·品钦的同名作品,在本周大规模公映之前,热身活动可谓是十分活跃:不仅早在九月就跻身纽约电影节的Central Piece (去年获得此席位的是后来大杀四方的《为奴十二载》);而在十一月底,BAM Rose 还专门为此推出了名为“Sunshine Noir” 的系列展映,一举囊括21部以L.A. 犯罪为题材的影片——当然,这个组成自然是20片绿叶,1朵红花。
贯穿这个冬天,美国著名的剧情片导演罗伯特·奥特曼的全回顾展不声不息地在MoMA 进行。本周末,他最有名的一部作品——向美国国庆200周年的献礼之作《纳什维尔》(1975, 159 min, 7.8, 8.1)和另一部颇具文艺范和实验性的作品《三女性》(1977, 124 min, 7.9, 7.9)将登台亮相,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进一步了解这位导演的好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偶像,正是罗伯特·奥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