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观影后记两篇

2015.11.17 卡瓦莱罗维奇 《修女乔安娜》

昨天看的电影叫《修女乔安娜》,来自六十年代,波兰,发生在修道院内,神父和尼姑为主角的故事。地点,人物设置,加上黑白画面,教条的禁锢和人性解放之间的挣扎,是这类电影不变的主题。处理这类题材,老电影因技术所限反而更加能凸显人性的狰狞与光辉。

2015.11.28 安东尼奥尼 《过客》

很难想象一部电影只是因为其中的一个镜头而声名在外。安东尼奥尼的《过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坐在在BFI Southbank的三号厅,镜头给到男主人公躺下的旅馆窗前(这个七分钟的长镜由此而始),我没有任何缘由地便意识到这个镜头终于到来了。一时间,感觉全场的观众也都不一样了起来,似乎抖擞挺直了腰杆,擦亮双眼准备大睹其“芳容”。电影世界里,这种屏幕与观者间充满无限张力的无声互动,实在是不多见的观看体验。

七分钟过后,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到旅馆外,车子徐徐驶去,夜幕下,也看不到别的什么人。怕真是之前那个长镜的缘故,字幕打出的那一刻,这个定格让我不禁惊呼好美,是那种让人心花怒放的美。此时此刻想起少时不经事的时候,买过一本书叫《世界美如斯》,可笑的是过后却也从来没认真读过,更不晓得这斯,哦不这世界,究竟是如何美法。幸运的是,我在《过客》结尾的那一瞬真真切切地体会了一回。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