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日夜书》

1. 决定下乡的那天遇见郭又军,但“还不到第二天挑湖泥,我就已经后悔不迭了”

2. 打赌吃尸骨,从大甲那里赢得了五十张饭票

3. 大甲“画名远播”,生活得到改善;多少年后,开始折腾当代艺术

4. 场长吴天保没文化,不管批准什么都是“同意报销”,但说下流的话却从不出错,在这种“语言强暴”下,我毫不怀疑“她们的青春理想就是由此破灭的”;大甲如今搞的当代艺术就和这些下流话没什么区别,他不以为然,深信这些东西有人看,就是因为他们在假面之下活得“too nice”了

5. 吴天保因超生而丢官,他对我热爱的事物丝毫不感兴趣,我也因此在想,生活中是不是真的还有“更高的东西”

在后来的日子,我经常回想这一个深夜,回想那浓烈的菜油味,那干稻草暖烘烘的气息,那一束月光投照在碾台上如霜如雪。我静听窗外的蛙鸣,静听草窝里的呼呼鼾声,不能不大为惊讶地想到,几十年后我也会是这样子?

人生就是一部对于当事人来说延时开播的电影。

6. 吴天保欺负胖婶被几个老娘们教训

7. 新任场长姓杨,爱审人,一次在大会上抓住大甲把柄,被小安子救下

8. 安燕的男友是郭又军,一个文艺一个庸俗,当初是小安子的妈妈看上他的工人家庭背景;一次小安子在雨中散步,军哥不解其中风情

9. 交代了一段我与小安子之间的一段旧事,一次军哥和大甲都不在,她给我补了衣服,一同去抹尸,“吃豆腐”,还在回来路上提议装私奔;我当时的慌乱成了自此铭记一生的回忆

我们走上一个山坡,穿过一片竹林,走在一片深秋的虫声里。沙路有点滑,她向我伸出一只手,让我拉一把——黑暗中的那只手有点冷,但坚硬有力像男人的铁掌,在我的意料之外。

10. 文革结束后,郭又军从“工人老大哥”成了“打工仔”,一次偷自行车被抓;小安子有自虐倾向,她的心“需要动感”,“没法沉沦在灰暗的小日子”里

11. 郭又军的女儿丹丹让他意识到“现代生活不就是一个快乐成本不断攀高的生活,因此也是快乐必然相对稀缺的生活”;后来肝癌晚期,又明白了“这个时代不仅快乐很昂贵,不快乐也很昂贵”

12. 马楠嘴笨,没有太多生活经验,一次和她一起被抽调下村,时间长了不免让人想入非非,“恋爱的一切形式都具备,他们不是恋爱又是什么?”

13. 马楠的哥哥马涛特别能言善辩,典型的一个被革命宣传点燃热情的年轻人,“地下革命是愤怒青年的美酒”

坦白地说,如果没有这种豪情憧憬,我的青春会苦闷得多。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一旦有了候任铜像或石像的劲头,再苦的日子都会变得无足轻重,甚至还能放射出熠熠光辉。

14. 马涛的名号传遍知青江湖,但是他在生活里却很粗心,记不得人名字,光明正大地逃票,有点只活在真性情里;但我很感激他在我最阴暗的岁月里热情的陪伴,他点亮了我的青春

15. 写不同公社间知青间的交流以及互相辱骂,“读书人之间的相互认同,一不小心就在相互挑剔、相互质疑、相互教导之下土崩瓦解”;马涛被捕,大概就是因为一次在辩论中把小梅气哭而结下了梁子

16. 马涛的狱友给我通风报信,我赶在专案组行动之前给马涛的朋友们通了气

17. 小梅和其他四位女知青的生命被洪水卷走

18. 马楠提出分手;哥哥入狱后,家和自己的生活也接近崩塌,探望时不被领情,车站丢包,遇见歹徒,求助邻居徐叔叔人家又不怀好意

生活中有很多秘密,其实应该像地表下的地核,隐在万重黑暗的深处,永远不见天日。

19. 我梦见马楠变成了一个老男人腰间帆布袋里的一只小松鼠

寂寞,漫长的寂寞,无边无际的寂寞,能把人逼出病来。

20. 一个耻辱的初夜成了听马楠讲家里的故事,大姐结婚前索要收音机,二姐埋怨妹妹要来的火车票是上铺,和妈妈执意送她到车站

21. 马楠说假如有来世,她还是会愿意和他们成为一家子

22. 和一只名叫“酒鬼”的猴子的相处

23. 贺亦民人缘不是很好;他想办法帮助我伪装“病退”,打算用门板把手指挤骨折,但是没有成功

24. 马涛出狱,得知黑皮笔记已被烧毁很生气,和周围的人也谈不来,还怀疑当初告密的是郭又军,但已经无从得知了

生活是一张严重磨损的黑胶碟片,其中很多资讯已无法读取,不知是否还有还原的可能。

25. 马涛和肖婷在美国的生活(他们是通过难民庇护出国的),没有想象中的好,基本不被重视,跟记者爆料的时候被说侵犯他人隐私,“既无私德,何有公道?”“你说话……还真有点像共产党的纪委”

26. 马涛的母亲去世,生前经常把别的儿女当成已经远在国外的儿子;火化的那一刻,马楠放声大哭,“一切烦恼和折磨都已结束,她应该轻松了,自由了,高兴才是”,但是她却因此更孤单了,“母亲这一次不仅带走了爱,也带走了自己的全部委屈”

27. 马楠的好友蔡海伦,是个女权主义者,我们说话经常踩着她的地雷

28. 马涛的女儿笑月,成了三个姑姑家的女儿,是个问题少女;讲述我和马楠之间关于女邻居女同事的争吵,她是个“爱情犯”,在她眼里,世上只有风流事,世界“只由情欲激素组成”,但她其实自己观念又十分保守;“最后还是药物发生了疗效”,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

29. 视角切换到官场,副厅长陆学文跟我的一众亲戚打得很热络,“办正事却是一条虫”;我到副省长那里告状,结果被别的话题支开了,思前想后,分析了五种可能(根本不信我;已被姓陆的搞定;不想趟浑水;乐见下属之间的矛盾;因为我“谦卑得不够”)

日子久了,各方面都觉得他很像个领导,很适合在台上坐坐,连我也觉得沐猴而冠只要足够长久,就不再是猴。

人呵,都是人。事都是人办的。长官们可以不贪私利,但至少得有一点礼貌和感情的回报吧?

30. 在我决定下手后,很多人打电话来“说情”,还接到恐吓电话,车也被砸,笑月“特招”进电视台也成了工具;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没事找事,在一件寻常小事上赌得毫无意义”;后来笑月跳楼自杀被救下

31. 我“被退休”,结束了十二年的公务生涯,卸职后第五天,刘科长来探望,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给吞回去了

32. 马涛回国,和二姐合不来,聚会时因为肖婷送酒没掌握好时机而闹掰

33. 陪马涛肖婷到W县寻找素材,但早已面目全非,全程买单的我其实成了马涛眼里官僚腐败的典型,后来因为弄丢了一件衣服而生气,我开车回去取衣服,肖婷主动来陪同,在车上我讲了一个奇苦无比的葫芦瓜的故事

它就不希望自己也能甘甜一生吗?当然不是,肯定不是,绝对不是。但它的悲情无人可知……

34. 很多实际上都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因此“每个人都早已开始死亡,或说部分的死亡”

35. 通过这段思考回忆起白马湖

36. 通过吴粮库了解到吴天保的旧事,他的日子“看来过得很寂寞”,最有面子的事是教训过一位粮税局长

37. 回忆起“秀鸭婆”,“做好人,当然是要吃亏的”

我独自一人靠近上帝时,心中闪烁的更多是零散往事,是生活的诸多碎片和毛边,不是某种严格的起承转合。

38. 爱打麻将的郭又军,一直缠着我想要证明没有告密;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大年初四的聚会,他最喜欢介绍朋友和讲笑话,但其实一点都不好笑

39. 小安子在日记里对我不经意间的小气耿耿于怀,她日记里写要“在全世界到处流浪,去寻找高高大山那边我的爱人”,这个人一开始是伊万,后来由一个代号为“D”的取而代之

40. 来参加大年初四聚会的人们,内心是悔恨杂糅着自豪,日子久了,越来越多人缺席,有关他们的事“也进入歧义业生的状态”;想到这些拿着“城市户口”的原本优越却又同样大多命运不尽如人意的同学,我心里很复杂,他们在聚会上的抱怨“是相互温暖的一部分”

谎言是另一种形式的真理,不真实是真实的一部分,正如真实也可以是不真实的一个面具。

41. 贺亦民其实是郭又军同母异父的弟弟,打小被同学欺负,“哪怕做坏事也没人邀上他”

42. 开始混江湖,一次打架被抓,被拷问时无意间骂了句“铁路局”反倒跟警察结成了朋友

43. 贺亦民小传,在工厂里帮廖哥追厂花,最后被人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被骂是“臭矮子”;从此自学成才,成了发明大王,其实一开始是源于偷电;成了副董后还是喜欢在“餐厅里要腐乳”;喜欢在情景模拟中“征服一种身份和有关身份的想象”;郭又军落魄时没有同意借给他钱,后来又在街上为其出头

44. 贺工在油田的故事,搞出了一个技术上的大突破,报复毛总工差点得逞

45. 不出意外,贺亦民一个人的成果到后来就成了许多人的了,不过两年来他还是忠于油田,天真地把为国企效劳看成是“为国家出一把力”,但是在这个时代,“爱国”反而成了酸词

这一块肉肥,简直是块唐僧肉,很多人便主张要慢吃,就像跳高运动员,超一毫米是破纪录,超五毫米也是破纪录,那么能拿五块金牌的,为什么只拿一块?

46. 贺亦民后来成了沉迷于网络论坛的“大龄爱国愤青”,在被南方警察找上门之际,把研究成果发到了网上;狱中和马涛重逢,原来他才是当年的告密者

生活其实充满了残缺和散乱,通常是一张收不了的破网。这种残缺与散乱是否需要文学的修补,接受作家的强势操作,以确保情节完整,并非不是一个问题。

47. 关于笑月的梦,她在梦里拿枪对着我,并大骂知青一代“抢占了所有的位置,永远是高高在上”,但其实“也是一些人渣,只是运气太好了”

48. 回忆起小时候的笑月,在姚大甲的指导下“种太阳”

49. “我其实刚刚诞生。无论我活了多久,一旦面对浩瀚无际的星空,我就知道自己其实刚刚抵达。”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上部 | 出延津记

  1. 老杨和老马的“友情”,两人之间关系的“不对等”,伴随了老杨几乎一生,其实倒也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拿你当朋友的,你赶着巴结了一辈子;拿你当朋友的,你倒不往心里去”;问及为何一直如此,“事不拿人话拿人”,遇到事时谁不想找个能说说主意的呢
  2. 剃头老裴和杨百顺的相识,两人当时都遇到了不顺的事(而且“中间拐着好几道弯”),却因相识而化解;老裴因为内蒙古女人而被老蔡拿住把柄,杨百顺因去听罗长礼韩丧而丢了羊,老裴因为带侄儿春生回家吃烙饼而挨骂,很窝心;“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打着摆子,为看一个人,为丢一只羊,也绕了几道弯,最后被逼得无家可归;自己都三十多的人了,能因为几张饼,真去杀人吗?……原来世上的事情都绕
  3. 老汪的私塾“种桃书屋”,杨百顺杨百利都被送来读,“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婆银瓶爱说闲话,“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在胡言乱语,何劝之有?”;因为女儿灯盏的意外而一蹶不振,携全家往西出走,自此私塾停办,“白天见不着,夜里天天梦她”
  4. 当了三十五年的县长老胡,案“断得七零八落,延津大治”;新县长小韩办了“延津新学”,老杨又被老马劝动(“你这话说得不对”),决定送杨百利去上学;“不是为了新学,也不是为了科员,还是为了豆腐
  5. 杨百顺从皮匠老吕处得知抓阄真相,与老杨闹翻,离家出走,路上再次遇到老裴,拜师遭拒,被推荐到杀猪老曾那里;“患难之交可以做朋友,咋能做师徒呢?
  6. 县长小韩被撤,新学停办,因为“老费认为,世上有用的话,一天不超过十句”;杨百利结识爱“喷空”的牛国兴(“人生有一知己足矣”),在铁冶场看大门,因邓秀芝一事而闹翻,去新乡车务段投靠老万(他们同样因为爱“喷空”而结缘);牛国兴见状心里倒有些失落;“自己帮来帮去,竟帮出个仇人
  7. 杨百顺在老曾处学杀猪,每天要跑三十里;老曾在其劝说下决定续弦,但后妈娶进门后并没有待遇上的改善;“虽然下水还是三件,但过去是自己拿,现在是别人给,东西虽然一样,但感觉不一样;……生活中多了一个师娘,不仅是师傅变了,世界全他妈变了”;后来因为一场误会而闹翻(“话过了几道嘴,话已经转了”)
  8. 杨百业成亲,东家是老秦,秦曼卿本与李家结亲,因为耳垂的误会又给吹了,自己又明清小说看得多,没能看准男人;“生活和明清小说里不是一回事”;婚宴上杨百顺杨百利天壤之别,一怒之下杨百顺提起刀要去杀老马(“由一口痰想开去,与老马有了不共戴天之仇”);“平时说一千句坏话无碍,关键时候说人一句坏话,就把一个人变成了另一个人”;路遇来喜,无意之中被救;“杀了老马容易,自己接着如何?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9. 杨百顺出走,心灰意冷,“虽然只得罪了几个人,但好像把全延津都得罪了”;渡口偶遇小宋,老蒋几经试探同意将其留下挑水;染坊里人际关系复杂,杨百顺牢记“跟哪一个人都不远不近”,倒和猴子银锁成了知己,可是“猴心难测”,“他哪里知道,银锁并不是他想的银锁”;再次离开后碰见老詹,改名杨摩西,“那个杨百顺,我已经当够了”
  10. 新县长老史爱听戏和看社火,“一个人扮成另一个人在街上舞,不叫乱,恰恰是静”;老詹找老史要回教堂,反倒成了“干政”;杨摩西通过老詹几经劝说(因为老鲁和老蒋是冤家,也讨厌瞎老贾)得以在竹叶社破竹子;白天工作,晚上听老詹讲经,劳累过度打搅了老鲁走戏而被赶出门;因为一场社火被老史看中(本来已经“把世上还有热闹这回事给忘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11. 姜虎到山西贩葱出意外,吴香香一开始赌气一直不改嫁,“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后来看上杨摩西,但是“大家只知道他被老史看上,不知道老史又看不上他了”(因为“手拉手共同去一个过去没去过的地方”的苏小宝);在老崔的说动下改姓成亲;老詹说:“孩子,头一回我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栓到别人身上”
  12. 县长换成老窦,吴摩西被扫地出门;倪三打吴摩西为姜家出气;在吴香香的教唆下,杀到姜家大闹;吴摩西馒头卖不好,和吴香香共同语言也不多,“杀人是一时的事,过日子可是细水长流”,反倒和巧玲很合得来;过年时候又惦记着社火,“眼里不存在,心里倒更存在了”,没舞社火反而更累
  13. 隔壁老高开导吴摩西,“一个人自己别扭,也比再让别人别扭自己强”;吴摩西去山西贩葱提前回来,发现通奸的吴香香和老高后打算放长线钓大鱼,“吴摩西一下觉得自己长大了。也一下发现自己的内心,还有闪亮的一面;原来闪亮的一面,就是狠毒的一面”;没想到把老白拉回来的时候两人已双双卷包出逃
  14. 在老姜的说劝下,吴摩西带着巧玲去新乡“假找”吴香香;第九天夜里跑去新乡火车站解闷,“看到成山成海的陌生人,嘴里说着天南海北的话,突然都觉得那么亲切”;早上回来时巧玲已被老尤拐走;找巧玲时在郑州火车站看见了老高和吴香香,见到二人相濡以沫,彻底死心,出走宝鸡;“听罗长礼喊丧,也就七八年前的事;现在想起来,却好像过了半辈子”

小结:

  • 杨百顺三改名字,起起伏伏,心气一点点被磨平,却也曾经无限接近自己最珍视的东西
  • 世间事因缘巧合,弯弯绕绕,不是简单几句道理就说得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念之间的不欢而散和仇恨,比比皆是
  • 人情的亲疏远近,办事和说话的技巧,都是学问,而到头来能真正说得上话的,能让自己敞开心扉的,没有几个
  • 每个人都有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挚爱和信仰,它们归根结底不会被人理解,孤独本身,就是人的宿命
  • 成长,就是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一步步认识到不能把命运拴在别人身上,和变得狠毒起来的过程
  • 作者笔下的中原乡村,俨然是一个成人版的“童话世界”,它没有城市里的资本和物质诱惑,也有意滤掉了权势与政治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似乎一切都可以围绕在人与人之间的来来往往中。在这样传统的世界秩序下,悲剧也充满了温度

下部 | 回延津记

  1. 两家爸爸有矛盾但因为养兔走到一起同学冯文修,毕业牛爱国去当兵后就渐渐淡了;战友杜青海擅长把事情码清楚,但是后来没给他和老婆庞丽娜出对主意;脑子比牛爱国还乱的工友陈奎一不爱说话,倒能说到一起
  2. 老尤十块大洋把巧玲卖给老萨,再二十块大洋卖给老卞,老曹在东家老温和老周的劝说下买了下来,改名叫改心;其实老婆要这个孩子是为了跟二叔治气,曹青娥经常感叹自己进曹家的由来
  3. 老韩和老丁因为捡布袋而断交,“可见两人平日的好,都在小处;一遇大事,他就露出了本相”;布袋的主人老曹从此成为老韩的好友;小温随老曹去牛家庄听戏,老韩借机说媒,小温因刚与小周闹掰,感叹道“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这反倒决定了曹青娥后来六十年的命运
  4. 改心还是经常记起延津,“世上的事情,越是有人不让想,心里越想”;和娘吵架,反倒把延津“吵俗了”,想出走,实在的延津又千里茫茫,“爹,其实我挺恨延津的”;老韩和牛书道拜访温家庄,成功说服老曹老婆嫁女儿,实际上被骗了;曹青娥不乐意,老曹劝“别因为跟你娘治气,耽误了自个儿”,“他是爹的好朋友,不会骗我”;曹青娥怀牛爱江的时候跑了,老曹以为她去了延津(其实不然),她感叹自己可怜;“过去能跑的时候没跑,现在不能跑的时候跑了”
  5. 曹青娥嫁到牛家庄第二年,一天夜里跑去襄垣找赵红梅,实际上是为了找侯宝山(让他离婚),后悔当初赌气,可是已经时过境迁,“除了杀人,我还想放火”;真正去延津是在十八年后,这时早已将牛书道掰扯过来,“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三十三年后,“无人把上辈子人的事当回事”,还去了新乡、开封,经常梦见爹
  6. 因为在临汾买鱼起冲突重遇李克智,给牛爱国出了另一个的主意(“赖”);庞丽娜和小蒋被赵欣婷发现,出事后牛爱国拒绝离婚,但是别人家却重归于好,“如今他们家没事了,坏事全落到牛爱国一个人头上”;牛爱国向冯文修吐露要杀人,结果最后反倒失去了这个朋友,“朋友一掰,这些自己说过的话,都成了刀子,反过头扎向自己”;牛爱国想要离开沁源
  7. 在沧州结识崔立凡,给他开车;离开家以后,在电话里反而和妈没话可说,“看来当面说话和打电话是两回事”;出轨章楚红,“在一起不单为了睡觉,为两人说得着……与章楚红在一起,不高兴的事,也能说得高兴”;但经崔立凡点醒后,意识到自己不敢带她走
  8. 曹青娥在去世前,经过百慧“翻译”,交代了一直想说的话;之前一直没说生病,“除了心疼,还有对他们的失望罢了”;现在牛爱国又明白,曹青娥不对别人说,“并不是觉得他比跟其他人说得来,而是他遇到的麻烦比其他人更多,借此安慰他罢了”;牛爱国觉得,“事情想不明白,人的忧愁还少些;事情想明白了,反倒更加忧愁了”;临终前喊“爹”,通过床头的信发现了延津姜素荣;李克智来找牛爱国劝离婚,其实是老尚派来的
  9. 牛爱香和宋解放结婚,“不是为了结婚,就是想找一个人说话”,“可结婚之后,一天到晚,跟他一句说不来”;牛爱香支使起宋解放,像支使一个孩子,她认为“事情从根上起,就掰了要出的横杈”;宋解放跟百慧在一起反而变得会说话了;庞丽娜和老尚跑了,大家纷纷劝牛爱国去找
  10. 去滑县找陈奎一,“在路上心还是乱的,自进了滑县,自己的心突然不乱了;不但不乱,对这地方,还感到有些亲切”;去延津找姜素荣询问往事,没问出个所以然来;再到咸阳找罗安江,人已去世,但与何玉芬聊了许久,“能看出来,你心里的烦闷,比你找的事还大”;临走时送牛爱国一句话,“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又回到泊头找章楚红,也已不在,宋解放来电话还是回来吧,牛爱国:“不,得找

小结:

  • 虽然没有上部那么荡气回肠,但却是一段更苦涩的旅程;上部的吴摩西从生性自由到被驯化,下部的牛爱国则在早已被驯化的深渊中,一点一点寻找自由
  • 时间线快进到改革开放以后,但故事仍聚焦在家长里短,作者并不想讲太多“小家”之外的纷争,很多主题是上部在另一个平行时空的重复和变奏
  • 婚姻中的不忠,朋友间的欺骗,一味地想压制和改变伴侣,防不胜防的流言,生活的锁链将我们每一个人牢牢地套在原地,只有极少数人能真正做到放手和出逃
  • 和杨百顺相比,牛爱国活得更窝囊,更憋屈,也更不自知,但他在某种意义上更接近芸芸众生,或者说,更接近在当代生活的洪流中漂浮着的我们
  • 小说的迷惑之处在于,就算里面写尽了苦难,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生活了的,即便丝毫没有美化,也一定是浪漫化了的。但反过来想,如果没有这些浪漫化了的原本无比细碎的事物,那么写作和阅读又有什么额外的意义呢?

路内《慈悲》

叙述有一定距离感,省去了很多环境和心理描写,时间线上也没有太多宏大的构造,基本上是散点式的白描,但好处是不拖泥带水,一语中的

几条主线:水生身世,工厂内斗,与病魔抗争,婚嫁生子,改革变迁,水生的浮沉

工厂里细细碎碎的小事,申请补助,调岗,告密等等,人在信念和精神层面上的贫瘠,通过朴实的叙述和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语言的角度看作者对其中个体的感知是冰冷的,就连本身是很戏剧化的桥段也被刻意压低了情绪,但这些一板一眼的描述和堆叠,从整体上看又蕴含着十分慈悲的视角和关怀

进入到股份制改革和下岗潮的篇幅以后,干涸的命运,生硬的转折,人情进一步拉开的距离和冷酷,时代虽然向前,但越来越让人觉察不到希望,原以为熬到了尽头,却在另一波大浪袭来的时候被打回原点

之后是平淡、机械式地前进,事业上的柳暗花明伴随着亲友的离去,和精神状态上的日益空洞,后面几章集中描写在玉生去世后水生的“赎罪”心态,小说发展的方向被强行拉到如何与自己和与过去和解这条老路上来,让人感到有些疲惫和力不从心

杨本芬《秋园》

  1. 压抑,没有可能也没有选择的饥饿年代
  2. 人的穷凶极恶,迂腐和蒙昧,让平凡和善良的偶尔闪光都显得那么微弱
  3. 苦难不断重复,能为其开脱的唯有时间
  4. 不少桥段让人触目惊心,比如杨家夫妇领养田四
  5. 情感被抽干,全无《巨流河》《平如美棠》一般的浪漫化文字,又不似《呼兰河传》那样极致冷酷,是朴素而真实的女性声音

阅读小说时,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拉进一个家庭残缺不全的历史中,那是一个普通中国人家在时代大浪中载沉载浮、挣扎求生的过程。我惊讶地发现,这个家是靠一位裹过脚的母亲和她不幸而早慧的女儿撑持起来的。

贫穷、饥饿、歧视、无望每天都在侵蚀着这个家庭,乡村在此时显现出残忍与恶意。之骅意识到这种生活的绝望,选择逃离乡村。依靠动物觅食般的本能,她来到一个偏远的小城,求学、落户、嫁人,开始建立自己的生活。但生活的基调并未改变,她穷尽半生所追求的,依然仅仅是能够活下去。

张忌《南货店》

故事脉络:

第一部分

  • 第一章:盘存少了一匹布,三个老师傅各施拳脚,把账填平
  • 第二章:卫国春华引出旧事,结识老倌,齐师傅酒兑水,秋林暗助解围
  • 第三章:交代齐师傅和海生身世,运动批斗,父子成仇**
  • 第四章:和老倌日渐交好,米粒出场,牵出三人秘事
  • 第五章:齐师傅与海生重逢
  • 第六章:马师傅撮和小囡,交代其身世
  • 第七章:百货店偶遇春华,杜英出场,帮忙弄香烟,杜梅出嫁
  • 第八章:大明出事,老倌出走
  • 第九章:吴师傅示好米粒**
  • 第十章:杜梅受欺,家人不理,杜尔助其出头
  • 第十一章:米粒主动出击,吴师傅退休
  • 第十二章:齐师傅退休,海生爱春入店**
  • 第十三章:杜尔出事,许敏出走,马师傅退休,秋林上任店长**

第二部分

  • 第十四章:秋林调到黄埠当文书
  • 第十五章:卫国云芝毛一夫**
  • 第十六章:杨会计的香皂,于楚珺出场,秋林找杜梅做衣服,升官团委书记
  • 第十七章:葛梅成,说海生毛毛闲话,海生从徐为止处得知身世**
  • 第十八章:海生出事,爱春前来求助,齐师傅到处奔走,海生被枪毙
  • 第十九章:秋林杜英成婚,得知父亲早已去世,大婚前出差东北,与胡妙结缘
  • 第二十章:童小军当上罐头厂长,许主任失势,重遇春华
  • 第二十一章:卫国云芝,请到家里吃饭**

第三部分

  • 第二十二章:鲍主任出场,秋林调到县秘书股,鲍主任顾医师许红妆**
  • 第二十三章:不得已学打麻将,宁波行,鲍主任杨会计,秋林春华**
  • 第二十四章:升官土特产公司经理,撮合知秋于楚珺,废品收购,给许主任人情
  • 第二十五章:杜毅献小女给昆山(爱插秧),何天林夏美**
  • 第二十六章:于楚珺受欺,知秋替其出头,于楚珺献身**
  • 第二十七章:荷包蛋,何天林捉奸,杜梅自缢**
  • 第二十八章:收购站换岗,秋林访京,春华受骗
  • 第二十九章:老戴退休做生意失败,知秋于楚珺结婚,打官司,鲍主任辞官
  • 第三十章:许主任重出江湖,章耘耕自杀,齐师傅去世

小结:

  1. 秋林的成长线:一心一意的学徒(与马师傅),到利益绑定的上下级(与鲍主任),再到需要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与已经变得有些陌生的许主任)
  2. 结尾杜英的“真话假话论”点出主旨,世事纷杂,听者只有保持本心才能把一切当真,这便是给秋林的结语
  3. 齐师傅的悼词则是给众生的结语
  4. 后半段密度增大的龌龊事,最初不解,甚至有些失望,但回头来看又觉得挺合适,人的一生本来就不是时时刻刻都纯净如水的,所以写下来的文字也不必“故作清高”
  5. 女性受压是另一个不断重复的主题,旧社会观念(杜毅许敏),代际矛盾(米粒与吴师傅儿媳),时代变迁(杜梅),遇人不淑(春华)
  6. 秋林是幸运的。希望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座南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