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微《旧日的静定》

语言就是一家展延机

《语言就是一家展延机》

“人是多么复杂,疾病能照亮的那一些沟壑,都不能细看。”

“《搏击俱乐部》有句话大致是说,打斗过后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但打斗过后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了。癌症的作用是差不多的。它让身体充满痛苦,它的发生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但那之后,什么人生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那会儿母亲正在认真地晒外婆弄脏的睡衣裤,搞得问问题的我很尴尬。但这就是家,既是尴尬横行也不会怎样的地方。”

“在我读博士漫长的五年中,她每天跪在菩萨前为我祝福。有些祝福的话也不是很好听:‘我的外孙女叫张怡微,她有一本书已经写了五年,好比瞎子磨刀,快要结束了。’如果有一天,我出版我的博士论文,我想在扉页上写,‘献给我的外婆王凤娣女士’,好像外国人一样。因为没有人比她更希望我快点写完,快点回家。但她不再记得了。”

《新年作》

“对我来说,也许过年是一种‘连接感’。它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会有春、夏、秋、冬的流转,像自然界完全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的时间,锤炼我们对于变迁的接纳。”

“然而这样普通的事,在此时此刻都令人想念。倒不是想念父亲母亲节制的祝福,而是想念那种手和脚还能长出一寸来的希望,想念等待身体美好变化的好日子。”

《旧时迷宫》

“很多人都觉得唱革命歌曲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我也怀疑我在附庸风雅。但当我看到她在篮球场上的照片时,突然想起我们一起穿过小闸镇坐公车第一次去龙华烈士陵园扫墓。那时我多紧张、多兴奋,还问她:‘红领巾真的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吗?’她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啊!’就突然会产生和大人一样的感伤。”

“与破败的建筑一同消失的,是曾以为永远不会被拔除的人情。”

“社会阶层日渐明晰,比当时出国潮更为严酷地逆水行舟之后,人们就少了太多造梦的空间和机会。说不上什么欢笑,也没有泪水。有的只是最平常的流逝、哀婉和惆怅。有时候我走在光秃秃的新路上,看到那些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会很激动的。但是我知道,他们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知道的,以后的人,也不会再知道。”

《大自鸣钟之味》

“我记得,那天父亲一直都在掏钱掏钱,这个动作让我感到很忐忑。我就问他:‘玩锦江乐园是不是要很多钱啊?妈妈会不会骂啊?’然后父亲说:‘不会啊,爸爸很有钱啊。’我说:‘你很有钱吗?’他说:‘是啊,你想啊,你能想出一个人比爸爸有钱吗?’然后我没有想出来。”

“我最后问他:‘爸爸,为什么大自鸣钟叫大自鸣钟呢?’他想了想说:‘大概以前这里有个钟的吧,现在没有了。’

‘其实我们现在说的很多东西,都没有了呀。’他又补充道。”

《家族合照》

“我想我从前惧怕合照,正是因为知道生活本身的残缺不可能用一张照片来弥合。后来我接受了合照,也是因为接受了残缺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我们看了一场演出,那真是一场不知道如何形容的、并不成功的演出。我举着荧光棒,像一个宽容的观众一样捧场。在演出半程时,他突然拿手机自拍了一张我们的照片,我的脸在两根彩色荧光棒里。……我有五六年再也不追求任何合照了,但是突然间居然有了一张。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心酸。我曾以为那是我们共同的遗憾,现在已经没有遗憾了,虽然他最后并没有把照片发给我,但是我们以及没有共同的遗憾了。”

《微光与低语的城市》

“如今每次从浦东机场广袤迷蒙的高架一路回家的途中,倒没有所谓少小离家的哀苦之感,多的是敝帚自珍的温馨。”

“不知为何,如今站在黄浦江畔眺望外滩,我仿佛也能感觉到这样‘导游’‘上帝’及‘知己’之感了。像去一个熟人的心里游览,误以为是了解的,后来才知别有洞天。”

“故乡是什么呢?故乡是我们去了好多地方,花了好多好多年,时间久得好像原来仅仅是路过这里,但用时髦的话说,再看一眼,还是想留下。”

《29+1》

“记得第一次上本科生的课,我走进教室时异常紧张。倒不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每节课我都写了完整的讲稿,最不济从头到尾念一遍,当个无聊透顶得念稿老师也就罢了。但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那么多炯炯有神的眼睛了,一只只像电灯泡一样对着我,特别刺眼。我已经看了很多生无可恋的博士的脸,时间与发际线的搏斗战况相当惨烈的脸……主要是眼神,灰暗且又在强撑的眼神,看多了也就以为人类都是这样。突然间切换到那么多18岁的眼睛,这真令人慌张。”

“前辈都像是一种坐标,坐标上又有斑驳的、创伤的痕迹,是幽暗又重要的灯塔。我离这些灯塔还有多远的距离,这种距离是多么令人不安。因为其实所有重要的灯塔的光芒,都是不那么明亮的,甚至有些顽强。但它又存在于远方,是一种希冀,一种你心里十分明白,当你走到那里的时候,那个光芒就不知道还有没有的……那种东西。”

“博士毕业的时候,导师对我说了一些语重心长的话。有天我们约在星巴克吃早餐,她提着大包小包要送我的礼物,其实都是一些VCD,《杜十娘》《怨女》《金锁记》什么的,她说以后你上通识课也许能用上。然后她说,你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完了,以后你会怀念这一年,因为从此以后,社会就要你奉献自己了。我当时并不算听得很明白,其实现在也是。我只是有些担心,因为我已经没有VCD播放器了,时代跑得有点快,我的新电脑也没有了光驱。老师要帮我的这部分东西,是不是我的负担呢?”

“小时候,我一直都很希望自己在人生的转折点上,能像武侠小说里写的一样,遇到一个什么衣衫褴褛的高人为我指点迷津,告诉我接下来应该往哪走。现在29+1,反倒不指望了。生活里的事,就像开小巴,好多窍门的,但知道这些窍门,你也只是多开一圈。”

探路

《课堂内外的王安忆》

“……王安忆对于‘世俗’与‘庄严’之间的关系的清醒理解,而这种建构,是王安忆独有的,也是她有别于其他‘海派作家’的独特之处。即便这会大大折损阅读的趣味,那显然不是她最在意的部分。她在小说审美上的执着,一直在追问‘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者说‘生活在小说里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其实将生活与小说解剖了开来,它们不再互相表现、难兄难弟,它们似乎应该是不一样的。”

追光

《咏猫》

“后来我还摸过好多猫的头,挠它们的下巴,每一只,都让我想到‘楼组长’,也让我想到那一段压抑、紧张的时光里唯一的慰藉,‘楼组长’曾像一只石狮子一样守卫着我。它出现到它离开,很短的日子,我完成了我的论文,这像一个隐喻,它可不是什么玩偶。我没有来得及与它告别,即使它本来就应该四处游荡、胸无大志,天使也不过是这样的。”

《口红雨衣》

“透过我曾在写作上投注的铺张与矫情的倾诉欲,他们甚至要比我的亲戚、邻居、同事更熟悉我内心的想法,更熟悉我对他们的陌生。譬如他们很熟悉我的无视、客套,很熟悉我内心的纠结、胆怯,但他们什么也不会对我说。比起他们对我的了解,我对他们的生活却是那么陌生,即使想要用力亲切,仍手足无措。这让我感觉到些许成年世界的残酷,你明明看到了真心,却不知道怎么面对。”

《将来的你》

“我小时候一直听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话对也不对,从获取知识的方面来说是对的,但有时又难免令人产生怀疑。譬如在我的经验里,书恰恰是人在无法进步的时候、迷惘的时候、很不开心的时候、很不顺心的时候,倒退步伐可以踩住的阶梯。”

《希望你有机会来》

“‘希望你有机会来’好像是中学同学会写的明信片的标准收尾。他们希望我有机会去的包括英国、法国、摩洛哥、瑞士、美国、日本等等地方,我努力回忆,是不是语文老师曾经教过大家这样的明信片收尾。然而我还是很感动,大部分地方,我至今都没有去过。我依然没有那些‘机会’,他们却已经离开了。悬浮在空气中的邀约,仿佛是青春里的承诺,那么轻盈、不可靠,又让人牵肠挂肚。”

“很难想象,我读博五年,它们就一直睡在我的书桌里,直到我回来又两年,它们一点也没有发黄、变霉。即使物是人非,投递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些纸片依然如故。提醒着我青春那么简短,离别那么寻常。”

《旧日的静定》

“流言似乎沉溺于自身,总不愿相信真正的担当是多么残酷、苦痛,又充满理想的光芒。离开李庄时在游览车上看到一个没有穿鞋的农人,正淡然走过自己的土地。想到林徽因在《窗子以外》里写的:‘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你在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

我们在和风细雨里眺望的人,唯有尊敬可以献出,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

《机智的算命生活》

“最后我问他:‘那你觉得我做什么职业好?’他想了很久说:‘你一定要在东面。不管在哪里,记得要在靠东的位置做事。’可以说很玄妙了。我家一直住在浦东,算不算东面呢?”

《写错的名字》

“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无穷无尽的表情包。即使满腔怒火,丢一个新垣结衣的笑容也可以化解这一切,显得一切都没关系,一切都好商量。”

“直至我遇到了博士室友,我才发现因为父母的临时起意给我们造成的麻烦,我这种情况实在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因为她的名字里有两个不常用的汉字,据说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被老师点到过名字。”

《夏天里的冰》

“光明冰砖的标志是火炬,这个冰与火共存的意象,是上海的象征,又似乎,是苦夏的非分之想。在我的印象里,‘冰砖’是一种很高级的东西,要比棒冰高冷多了。比方有的人摘除了扁桃体,就要吃冰砖,冰砖就又有了药用的象征。我母亲喜欢在草莓上、沙拉上扣一块冰砖,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潜意识认为冰砖是一种配料。”

《那你功课做了没有啊》

“我家住在一楼,窗外市声嘈杂。经常能听到许多惊人的谈话,又显得很平常。譬如有天放学时分,有个阿婆问一个小学生:‘你爸爸昨天晚上是不是要打死你妈妈了?’小男孩说:‘没有啊。’阿婆说:‘肯定是的,涕零哐啷的。’小男孩说:‘那是楼上姓赵的。’阿婆说:‘那你功课做了没有啊。’他说:‘我要去做了,再会啦。’

这里面藏着多少真相,我这种隔墙之耳实在难以推敲。但我学到一个有用的技能——‘那你功课做了没有啊?’似乎可以接在任何残酷的、尴尬的谈话之后,是一个万能的聊天法门。”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