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理发师的铜盆
在菲利普二世把马德里立为这个国家的首都之前,这里不过是一个小村庄,人们说这个城市最初的由来是因为摩尔人要搭建城堡,那个时候,西班牙中部的卡斯蒂利亚高原,还是一个蛮荒之地,北方是基督教文明,南方是伊斯兰文明,马德里的建成更多是出自军事用途。这里并不是哪条交通大动脉的交汇,也没有大河流经,更没有富饶的地矿资源,或者特殊的历史意义,菲利普国王选择这里,就像后来巴西的首都被定在巴西利亚一样,是国家统一的象征。马德里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正中央,把它作为中心和统一的符号,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 西班牙人也喜欢这种象征。
曾经,马德里人自己曾自豪地打趣道,天堂里一定要能看得见马德里的风景才够完美。这个城市雄踞在卡斯蒂利亚高原之上,视野好的地方你能清楚地看见在郊野的尽头,是一毛不拔的荒漠和土地,是的,如果和卡斯蒂利亚大多数其他地方作比,马德里的确算得上是天堂了。但是现在,这个城市已经不再那样有影响力,对于世界上大部分其他国家来说,马德里的命运和未来不再是值得他们关心的话题,而马德里自己也成了其他大都市的附庸,潮流和品味来自巴黎,伦敦,或是纽约,街上响着的也是流行了有些时日的歌曲,诞生的艺术多半是受外界影响,而整个城市也几乎看不见一栋夺人眼球的现代建筑。
但是,放眼全欧洲,马德里还是那个最嘈杂,最喧闹,最具种族色彩的首都,因为在这里,经济比政治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城市的中央逐渐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占据,它们多半是大银行的总部,占据着阿尔卡拉大街上曾经属于咖啡馆的地盘——在旧时代,不同的群体是要去不同的咖啡馆的,有属于斗牛士的,有属于知识分子的,有属于诗人的,还有属于将军们的。除了银行,你还能看见美国跨国企业的办事处,各大旅游代理的总部,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马德里这个由菲利普国王钦选的首都,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并在这人来人往中走向物质和现代化。
西班牙的工业落后导致这个国家早早地被周边邻居甩在了后面,在六十年代以前,人们的习俗仍保持着工业社会之前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远未受到机器和大规模就业的影响,因此,那个时候的西班牙人,即便是在佛朗哥统治时期,仍怀着对个体和个人的极大拥护和尊重。西班牙人的尊严背后正是这种心态,而他们曾经长时间贫穷的背后,或许也是同一种心态吧。现在,整个国家迎来了改变的机会,每一年都有大量年轻人涌进城市,技术培训学校把农民培养成“更有用”的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需求,而眼界开阔了的西班牙人,在目睹了周围邻居的生活状况之后,也渐渐地不再固执,开始打开国门。虽然很多产业还在起步阶段,但如今在西班牙,你已经分明嗅得到唯物主义的气息,新建的公路,铁路,水坝,钢厂,电站,就是这个时代的哲学。
在外交上也是如此,她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国家不能靠自给自足而活下去。早在佛朗哥死去之前,西班牙就已经开始接受外面的世界。有趣的是,现代化在西班牙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出自经济上的野心,宗教权力的解体,或者对执政者的失望,而是由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旅游和贸易带起来的。正是从络绎不绝的游客身上,西班牙人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因为他们意识到,生活其实还有很大可以改善的空间。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变化,相比于葡萄酒,现在的西班牙人更倾向于喝啤酒,周末的休闲娱乐活动也从看斗牛变成了看足球比赛,弗朗门戈已经不再是最受欢迎的音乐了,年轻人更热衷于摇滚,甚至在塞维利亚的狂欢节上,你都能找得到不少情侣踩着迪斯科的鼓点起舞,而不是安达卢西亚的传统音乐。中产阶级的比例不断上升,而且越来越富裕。在很多服务区里的洗手间,女士的门牌告示是一只长手套和玫瑰,而男士的则是一顶礼帽和拐杖。西班牙人开始习惯每周日去洗车,商店里摆满了洗衣机,而每家每户的房顶上也插满了天线。
所以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西班牙人,曾经那么庄重,那么讲礼,那么热情,又那么保守,现在和你我也没有什么两样了。进步的过程自然会伴随着民族特性的流失,而过不了多久,前往龙塞斯瓦耶斯的朝圣之旅也注定将不再那么有趣。相信西班牙人在这过程中是收获而不是失去了更多吧。但对于我们来说,毫无疑问只有失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桑丘,但堂吉诃德只来自西班牙。
(全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