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和文字均来源于网络。图片附原图链接;文字段落末尾均表明作者或出处。
Part 1: 靳尚谊 | 詹建俊 | 张祖英 | 何多苓 | 杨飞云 | 王沂东
靳尚谊

“年轻女人体是世界物体中最复杂、最美、最难的造型,尤其色彩最难,皮肤的感觉说不出来,它有生命,比其他任何物体都复杂。”(靳尚谊)
“靳先生的人体大的色彩单纯得很,里面包含着的变化又很微妙。两个人体,一个偏绿,冷一点,另一个偏黄,暖一点,而这两个色块本身又都是漂亮的灰颜色,内部的变化又更微妙,整体的大色块于是就单纯而不简单。很整。”(戴士和)
“靳尚谊的人体作品都有一种独立的完美性,体现了东方人优雅含蓄的人体美感,和西方人体艺术经常可见的狂野和肉感有明显区别。……《双人体》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人体艺术佳作。画家精心地处理轮廓线的完整,突出形体的整体感,衬托出肌肤的质感,表达了油画艺术的古典美。”(张超风《文化造就艺术:中国艺术文化巡礼》)
“除了充分运用肖像创作中的色彩及笔墨技法外,他着力通过边线整体的洒脱处理和环境的有机结合,把复杂的人体造型简约和单纯化,把复杂的色彩变化统一在安静的基调中,形成一种纯洁、崇高之美,达到洗练、流畅、纯净的境界。”(张祖英)

“黄宾虹的山水画非常厚重,有独到之处,用浓密的墨色来表现自然的滋润和苍浑,笔墨的层次很丰富,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高峰。我画这件作品也是尝试去做油画民族化的实验,也就是用水墨和油画相结合的实验。在这种实验中去表现中国艺术的民族文化精神。”(靳尚谊)
“靳尚谊先生运用十九世纪后出现的潇洒的大笔触,用写意的手法画出了一个文人艺术家。在此,中国画的笔墨,人物的修养和格调,油画的表达语言被熔炼成一个整体。”(中华网)

“《一个朋友的肖像》将中国文化的含蓄内敛和欧洲古典主义风范完美的融合,展现出当代中国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99艺术网)

“画这张画时,彭丽媛是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我认为她的形象很有中国特色。这一次,我想尝试用平光画人物。 平光在西方肖像画中用得比较少,平光更具中国特色,但难度却增大。”(靳尚谊)
“有人说这张画有“蒙娜丽莎”的味道。“蒙娜丽莎”是西方肖像画的基本格式,我在画彭丽媛的动作时参考了这种格式, 背景的古典、隽雅与“蒙娜丽莎”虽然有相像之处,但我画的是中国的山水,又与中国的人物融在一起,画面单纯、强烈、浓厚,有力度。经过这次尝试,我对两种文化的互补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靳尚谊)
“此作品是靳尚谊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古典主义”的经典作品。“新古典主义”借鉴法国的学院派古典绘画传统,造型凝练含蓄,笔法细腻柔和,色调恬静典雅,与笔触阔大的苏派油画有所不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与一般的肖像油画不同,《青年歌手》用了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做背景,在真实传神的西画笔触中又透露出中国传统的意象与韵味。靳先生别出心裁地将一个现代人物与中国北宋的山水画通过西方油画形式融为一体,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相联系,色调把握和节奏控制处理得天衣无缝。”(龙轩美术网)
詹建俊

“《飞雪》是詹建俊单纯的追求形式美的代表作品。它以具有东方特色的女性为对象,人物烈焰般红色衣服与冰雪飘零的雪原并置,迸发出强烈的色彩视觉对比。白色的纯净圣洁与红色的真挚热烈和谐并存……”(雅昌艺术家网)
“《飞雪》弱化了真实风雪景象三度空间的描绘,而以平面化的手法着意于画面精神与诗意境界的营造和音乐韵律美的追求。”(闻立鹏)
“在他的作品里,没有‘伤春’或是‘悲秋’,画中人物始终焕发出不可穷尽的欢快与力量。”(水天中)

“詹建俊在《回望》一画中,把长城蜿蜒之势和重山的激越之势作了相当充分的描写。此画在色彩上用朱砂加以夸饰,使之与灰白的城墙相辉映,这种沈厚的基本色调,反映著一种对旧时代和历史陈迹的感慨。”(北京文艺网)
“其构图气势之宏大,浪漫想象之奇特,写意性笔触之奔放,表现性色彩之浓烈,均为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所罕见。詹建俊所画的长城,其意境的基调不是苍凉悲壮,而是雄奇瑰丽。”(正一艺术网)
张祖英

“他笔下的女人没有妩媚的,端庄有余,没有取悦的微笑和轻盈的姿态,正的有点超凡脱俗,在这些女人面前你不会想到“性”和轻薄……你会觉得她们可能思想锐利,但善解人意,一定在危难中和你同甘共苦,你会在他的笔下读懂他所看重的女人。”(戢遐龄)

“男人也一样,……张祖英的心里崇尚的是能够为社会奉献、克尽职守、百折不回、能够顽强生活的人生品格。似乎没有什么个性,有一种恒定抑或是永恒的东西在闪烁中定位。那是它想要捕捉的一些人的本性和所有人都会具有的一瞬间,善良、美好、真诚的一瞬间,介乎于纯真和神圣之间的人的一种净化的境界。”(戢遐龄)

“在张祖英的笔下,人物的呈现与他们所生活的那片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朴实而没有过多修饰的人物造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个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同时又把不同年代的时代精神包含其中。”(凤凰艺术)
“《维吾尔族铁匠阿米尔》表达了凝重生活的一种现实感——关于生命存在的希望、西域男性强悍坚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很珍贵,却在作者大量的肖像画里具有普遍性,而这件作品表现得尤为突出。”(朝戈)
何多苓
“当时的知青题材已经有很多人画了,我不想再继续画下去,便想在作品中发掘些新的东西,所以就把《青春》画得有种纪念碑的感觉,那个女孩从表情、动作到衣着都代表了我心中的知青形象,纪念碑的处理使作品看起来没有故事也没有情节。”(何多苓)
“画家用温情的笔勾画出女孩的美和魅力,但安排在近乎超现实的环境之中,组成令人陶醉的气氛。作品是抒情的,但又是哀伤的。画家的艺术具诗意的特质,重绘画性,是唯美、优雅、感伤……”(北京文艺网)
“这个荒原上的秀丽少女,从表情、动作到衣着都代表了他心中的知青形象,成了那个时代最动人的形象之一。……画中的人和景,包括那些含意朦胧的细节,使人产生广阔的联想:人和人的命运,青春、生命和宇宙,过去、现在和未来。”(抱节君)

“作品呈现的是著名当代女诗人翟永明,依靠在窗前,瘦削的脸庞,敏感的眼神,棱角分明而扎手,气息依然如故。在此幅作品中何多苓去掉了多余的场景,摒除了繁杂的空间,独取窗台这富有诗意的角度,来与诗人架起旷古而悠远的对话。”(海峡书画艺术网)
“《窗前的女人》画面细腻而又写实。场景选用的窗台也极具显现出何多苓受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影响,把小翟那忧郁、尖锐乃至些许的固执,表现的精准到位。当月光从一侧倾泻在她的脸上,隐入深处的双眸,削白的面颊,冷冷地将自己陷入黑色的包围之中。”(海峡书画艺术网)
杨飞云

“作品在造型感觉上接近欧洲古典油画的优秀传统,在表现的内容上却充满了中国元素。画中女孩在神情的刻画上宁静却不羞涩,大方不失含蓄,颇有当代女子的象征。”(新浪收藏)
“杨飞云的作品,给人的是清丽、悠远、静谧和安逸,那是一种经典之美。”(崔自默)
“他要表现充满青春和美丽的形象。同时他又把这种“美”进行了“理想式”的加工,使之呈现出一种静谧含蓄、而又可亲可近的抒情基调。画面中的人物往往被安置在全家塔式的稳定之中,姿态是安祥的,表情,动作是含蓄的,光线是柔和温馨的,背景或是单纯的整体色块,或是安置几组井然的静物摆设,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理想的抒情气氛。”(谷云)
其他作品(非本书收录):




王沂东

“王沂东的作品一直坚守着乡村题材和民间趣味。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其实是对纯粹精神的赞美,他对农民的热爱实际上是对民间色彩的情有独钟……”(王兆军)

“王沂东的作品通常背景单纯,将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技法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蕴融于一体,……红衣农家少女是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艺术符号,不过这张画中,通常单纯的雪地或纯色块背景变成了民俗色彩浓郁的被褥,加上光线的巧妙运用,令人耳目一新。”(新浪收藏)
其他作品(非本书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