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问道: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油画研究》(杨飞云 主编)(Part 2)

图片和文字均来源于网络。图片附原图链接;文字段落末尾均表明作者或出处。

Part 2: 徐芒耀 | 艾轩 | 李自健 | 王宏剑 | 谢东明 | 刘小东

徐芒耀

再创造 Recreation 布面油彩 129cm x 96.5cm 2004年
雕塑工作室系列之三——上色 The Third of Sculpture Studio Series: Coloring 布面油彩 140cm x 100cm 1993年

“我画这个系列还有一种心理,也就是针对一种言论,这种言论认为,既然照相机已可以把我们眼之所见记录下来,那么写实的绘画已经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我正是要反对这种说法,因为幻觉和梦境是照相机无法捕捉的,但画笔可以记录,而且它从某一方面也表现了现代人生存的内在焦虑,甚至是某种真实中的荒诞。”(徐芒耀)

“人们一向以来认为梦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徐芒耀却将这种虚无缥缈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来,这种荒诞感直接地刺激着人们的大脑,徐芒耀认为在梦意识中对梦境的现象总是确信无疑的,否则你醒来时就不会常常对它心有余悸了。”(焦点 · 艺术)

“达利及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也对徐芒耀的油画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马格利特的油画作品对徐芒耀的影响极大。在徐芒耀油画作品中,细腻写实的手法和荒诞离奇的画面感似乎和马格利特如出一辙。作品中的荒诞、怪异、甚至以超写实的手法表现梦境中的场景。这些具有现代观念的写实油画无不充满着当代性的意味。”(婷婷)

其他作品(非本书收录):

我的梦之四 141cm x 151cm 1989年

艾轩

陌生人 Stranger 布面油彩 130cm x 110cm 2006年
穿越狼谷 Traversing the Wolf Valley 布面油彩 160cm x 130cm 2007年

“我始终喜欢一种感觉——忧郁。我甚至陶醉在一种忧郁的情怀中。”(艾轩)

“艾轩风格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怀。他画西藏高原的景色和孤独的人物,主要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情。因此,他的作品与其说是西藏风情画,毋宁说是他内心的独白。在这一幅幅画中,都有艾轩的影子。沉默无语和静静思考,无名的孤独感渗透在画中人物和整个画面气氛之中。独自一人在望无际的草地、雪野、荒原,他(她)们生活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世界里。”(邵大箴)

“出现在艾轩作品中的人物,现实中他们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但是在画布上的表现却是虚无的,重新解构和创作的,是艾轩个人意念的体现。……仔细看下去,画中的那些眼神,纯粹而宁静,充满着渴望。”(刘娇)

其他作品(非本书收录):

融雪的三月 130cm x 130cm 2006年
静静的冻土带 102cm x 102cm 1992年
白雪覆盖了午后 80cm x 80cm 2003年

李自健

汶川娃系列之六——听泉 Wenchuan Children Series VI: Listening to Spring Water 布面油彩 130cm x 173cm 2006年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深情而又细腻,对小女孩可爱纯真之态表现的显露无遗,川流的小溪进一步衬托了人物的宁静优美,整体氛围的营造也有力的烘托了古老的羌族寨落民风淳朴、古韵犹存的地域特色。”(站酷)


王宏剑

阳关三叠 Three Layers of Yangguan 布面油彩 180cm x 200cm 1999年

“中西方在绘画的空间理念上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对典型的西方创作思维来说,水就是水,天空就是天空;而中国画却不是这样,常常会用一朵云来代表一片天空,用一条船来暗喻一片汪洋。……我会大量地布白,从画外下功夫,使用空间语意来增加油画的想象空间。”(王宏剑)

“油画《阳关三叠》的画面中没有王维诗中把酒话别的浪漫场面,没有“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优雅环境。观众看到的是:破晓时分,在天寒地冻的北方大地上,一群疲惫不堪的农工们整夜露宿于候车场,有人还怀抱着孩子。……作者似乎抓住了王维诗中最后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来点明主题,勾画出一幅当代农民生活的另一个层面——背井离乡去寻找新生活。”(宋涤)

“画家虽然没有对环境做过细的描绘,只有一块阔大的天空与映照在万川之上的冷月,暗喻了边塞的苍凉与荒漠、遥远与寂寥,以此反衬出远征者的自信与勇气。……鲜活的细节,肃穆的气氛,精炼地把意蕴首先提供给感觉和情感,引导欣赏者自己去审视那些与情感相融的思想和观念……”(照片馆)

冬之祭 Fete in Winter 布面油彩 180cm x 200cm 1994年

谢东明

看海 Looking at Sea 布面油彩 130cm x 190cm 2007年
苍山如海 Looking at Mountain 布面油彩 180cm x 250.5cm 2000年

“艺术有几种,一种是直接干预现实生活的,当代艺术偏重这一点,比如看见一些现象,去批判去介入,会去说出自己的态度,但是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是把他的理想表达在他的作品中。”(谢东明)

“谢东明的绘画手法是在写实范围中强调书写性和表现性,他画画从来都是站着,拿着大笔在大画布前饱蘸颜料浑身反复舞动,粗放的笔痕朝着四面挥洒,形体在疾速狂放的笔触覆盖中变得有力和厚重。他的造型能力很强,以大笔饱和而纯艳的色彩、过瘾的涂抹 、似农人用大镐刨大地般的够劲。”(杨飞云)

其他作品(非本书收录):

山人 112cm x 146cm 2007年
古风 112cm x 146cm 2007年

刘小东

晚餐 Dinner 布面油彩 180cm x 195cm 1991年

“刘小东的绘画既不是客观的描摹,也不是主观的抒情。他的办法是把日常场景和日常物品这些外在的物质世界,随机地转换为个人直觉到的内在现实,让画面成为积攒和陈列我们时代生活形态的场所。”(宋晓霞)

“刘小东十年来始终坚信油画艺术的表现力,……他在用笔和造型之间达到了一种高度的融洽,下笔即是造型,塑造即是对物象的真切感受。他的笔法十分强烈,表达了他面对形象所生发的激情。这种笔法本身的力量使他的画永远显得非常饱满,一股内在的生命力从画中涨溢出来。”(范迪安)

“画家以‘照相’式的视角展开描绘,展现了一群被现实生活中所忽略的小人物,用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最日常的生活状态,提示人们对关注现实的关注。”(李怡芸)

“以往的中国美术大都以社会化的”公有现实”为素材,表达了为社会所共识的意识形态与美感。……刘小东的绘画显然是以个人的叙述为基础的,他的视点是现场参与者,他本人和画笔与画中的人物共处在一个生活情境之中,需要面对相同的生存处境。他的绘画记录了自己观察和目击到的现实生活,叙述的纪实性使他在现实主义的传统中修正了个人与现实的关系。 ”(宋晓霞)

其他作品(非本书收录):

违章 180cm×230cm 1996年
青春故事 157cm x 180cm 1989年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