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热带

(补发;写于2019年6月19日)

到了哥伦比亚才知道,其实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还是处于赤道以北,所谓的南美洲,要从第二站秘鲁起才真正跨越进南半球。

Gustavo很热情地为我们介绍这个国家,他说波哥大就是南美洲的伦敦,总是在下雨。这个地方在安第斯山脉沿线,海拔接近三千米,很多人初来的时候都会有高原反应。山区气候一大特征就是多雨,尤其是山阳面,我们早上去开会的路上,清爽的山雨不打一声招呼就下了起来。

今天是美洲杯哥伦比亚队比赛日,就跟在发达国家谈论天气一样,足球或许是南美洲同胞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上的meeting有个同事包里就揣了一件哥伦比亚球衣;下午去Telefonica,里面接待的小哥热情地介绍说员工们正往四百人的活动中心集结,准备一会看比赛;会议结束客户得知我们要去赶飞机,关切地问起会不会堵车,随行的同事立刻接话道,这个点大家都去看比赛了,路上肯定不会堵。

和波哥大只有短暂不到24小时的匆匆一瞥,车接车送地转来转去,却没怎么把住这个城市的脉搏。和墨西哥城相比,这里的人口密度还没到让人犯“密集恐惧症”的地步,而整个城市的气象让人想起西班牙,泛着一股扎根于大地里的土气,却又不失几分从历史积淀下来的高贵气质,美丽而又平易近人。

这个国家盛产咖啡,午饭的时候Gabi回忆起之前不知哪一次的出差,受客户邀请品尝到了上好的咖啡,还带着巧克力味,令人赞不绝口。也许是听完这个段子之后的心理作用,午饭后跟着他点的一杯cappuccino,喝起来都让人感觉到的确特别,香醇浓郁,一点都没有美国大部分咖啡店里泡出来的苦味。现在回想起来,这应该算是这次波哥大之行的高光时刻。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机场入关出关的时候,我的这本中国护照自然要比别人耽误更多的时间,这倒没什么让人意外的,但每次检察官审核完甚至敲完章之后,都会起身领我朝一边走去。我寻摸着怎么到了拉丁美洲还要去小黑屋,结果不然,其实我是被领到了另一个窗口,那里坐着一个“专员”负责再次查验一下我的护照。只见他拿起手里的一个类似放大镜似的小工具,贴着封面页看了一会儿,然后又翻开到美国签证那一页,用同样的方式又看了几秒钟。我被这原始的检查方式彻底折服,想必坐在对面的这位“专员”也万般无奈,等到所有工序结束之后他递还护照的时候,我们相视的那一刻,两个人都尴尬而会心地笑了。

拉丁美洲国家其实人口流动性很强,这里似乎不太需要谈论国籍和背景,也许也是因为这些微妙的变量在我一个外人眼前实在难以察觉。天底下的西班牙语似乎都一个味儿,这次招待我们的当地同事,Gustavo来自萨尔瓦多,Luis来自委内瑞拉,其实都不是哥伦比亚人。这个国家的经济体量和区域影响力,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来自周边国家地区的人才。

我也是在写这篇文章不久前才意识到,这个国家不仅有足球和咖啡,还有马尔克斯,奇怪的是这个意象从头到尾都没有在我静静观察波哥大的时候浮现在脑海前。可当我写下上面的这么多琐碎片段,再用马尔克斯这块“滤镜”回望时,又觉得一切都那么合适,那么恰到好处。南美洲有着独特的地域性,这份气质甚至只属于这里,哪怕在墨西哥也无法感受得到。由于美国的影响力实在太大,“臂展”太长,即便身在墨西哥你也不觉得自己在另一个国度,而一旦踏上了南美洲大陆,好像一切都重新来过了。这个地方有自己的轨迹和节奏,这里的人们不需要别人去帮他们计算白天和黑夜的长度;他们自己给自己的时钟上发条。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