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殷宴 周博群 译)

导言

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最终都会抵达小津安二郎的视界,从而领会到电影的本质并非运动,而是运动与静止之间的抉择。

《2001:太空漫游》

只有少数电影能达到崇高的境界,并像音乐、祷文或壮丽的风景一样震撼我们的头脑、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令我们茫然自失。大多数电影仅仅讲述片中人物如何克服惊天动地或滑稽可笑的困难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而《2001:太空漫游》所讲述的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探索,一种需求。

《现代启示录》

《现代启示录》是最好的越战电影,是最伟大的影片之一,因为它超越了其他影片而深入到灵魂的黑暗之地。与其说它描绘的是战争,不如说是战争如何揭露了我们永远也不愿发现的真相。

《美女与野兽》

《美女与野兽》并不是一部简单的音乐动画喜剧,而是一部严肃作品,正如所有的童话故事一样,它表现的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与恐惧。

《放大》

《放大》所表现的颓废堕落的气氛在那个年代特别具有吸引力。……影片那催眠般的魔力始终不变。片中人从空虚无聊、游离于现实之外的状态中被唤醒,随即再度沉睡,这就是《放大》的主要情节。

《天堂之日》

电影有种挽歌般的氛围。他在一望无垠的德克萨斯草原上捕捉到了美和孤独

《十诫》

这十部影片不是抽象的哲学思考,而是具体的人间故事,能够迅速地让我们产生认同感,其中几部更让我看得目不转睛。……基耶洛夫斯基有意避而不谈当时波兰的日常生活状态,他认为那些法律法规、物资匮乏、官僚主义只会令人分心。他所关注的是生活中具有永恒意义的一部分。

《双重赔偿》

在这个“双重”的故事中,男人和女人互相诱惑,离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会单独采取行动。两个人都不完全是被他们即将犯下的罪行所吸引,而是被与对方共同犯罪的强烈刺激所吸引。

《E.T. 外星人》

伟大的电影人都是这么做的:他只解释那些应该解释的。在一部了不起的电影中,越往后需要解释的东西就越少。

《生之欲》

我觉得,只有为数不多的电影能够实际上启发某人去改变生活,而《生之欲》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在马里安巴》

有着大团圆结局的故事书是给孩子看的。大人们知道故事会不断展开,不断反复,不断重回自身,并如此继续下去直到一个无法避免的结局。

《奇遇》

《奇遇》在美国的上映恰逢垮掉的一代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现代爵士与悦耳的旋律保持着有反讽意味的距离,酷成为一种潮流时尚。这一风气在六十年代就分崩离析了,但在它盛行的那会儿,《奇遇》就是它的圣歌

《于洛先生的假期》

还有哪部电影如此微妙而彻底地捕捉到对过往欢乐的怀旧之情?它和人类最简单的乐趣有关:想要逃开几天,去玩耍而不是工作,去呼吸海边的空气,也可能去见一些和善的人。它关系到所有假期背后的愿望,以及假期结束的忧伤。

《纳什维尔》

生活并不会以线性的方式发展到一个工整的结局。我们会撞见其他人,并和所有人一起困在凌乱不堪的生活里。这就是我在《纳什维尔》的结尾处获得的启示,它每一次都令我感动不已

《低俗小说》

《低俗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在聊天,他们总是那么生动、爆笑,总是吓得要死或是胆大包天,整部电影抽去画面就是一部极好的有声读物。

《肖申克的救赎》

你在这部电影中找不到任何抢戏的镜头,所有演员都老老实实地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没有越界,故事有序地展开,这种叙述的节奏本身就象征着监狱中度日如年、时间仿佛停滞般的生活。

《第三个人》

在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中,这一部最完整地体现了去影院看片的浪漫。我第一次看它是在巴黎左岸的一家烟雾缭绕的小电影院里,当时天下着雨。故事讲述了存在的缺场和背叛,有种厌倦和心照不宣的意味,它灿烂夺目的风格是对电影中堕落世界的反抗。看的时候,我意识到好莱坞电影有多么像马丁斯所写的廉价小说:它们不过是提供了大团圆结局的幼稚公式罢了,专为被动消费的观众而量身定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